相关栏目
热点文章
首页 » 教学管理 » 专业设置 » 正文

机器人工程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1日 来源: 太阳成tyc7111cc 字体大小:

一、专业介绍

机器人工程专业创办于2018年,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机器人设计制造及机器人集成(机器人工作站、机器人生产线)应用领域,培养具有机器人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基础理论、专业素养、工程应用能力,能从事机器人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管理、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制4年,员工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符合规定学位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团队队伍

本专业团队力量雄厚,能够满足专业的各门课程的教学需求。有18位专业教师,其中教师队伍中,教授3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其中高级职称占27%;硕士17人,占94%。双师型教师占54%。

李玉忠教授、朱亚峰教授、正高级工程师张德福、李俊文教授等教师,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过突出成果,还对系部建设、课程体系构建、青年教师培养以及学术方向引领起着核心作用。

三、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情况

(一)课程体系结构

(二)主要开设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控制工程基础、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工业机器人编程与仿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机器人系统设计。

主要的专业实验/实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工程材料实验、工程力学实验、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电气控制与PLC实验、机器人技术实验、机器人传感与测试技术实验、机器人系统设计实验、专业认知实习、制图实训、金工实习B、电工电子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工业机器人编程与仿真实训、双臂机器人编程控制、工业机器人装配与调试实训、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综合实训、机器人工作站故障诊断与维修、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四、实践教学

本专业共有15个专业实验室,主要包括:PLC西门子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机器人原理与控制实训室、机器人应用实验室、机器人仿真与离线编程实验室、机器人创新与竞赛实验室、虚拟产品开发实验室、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创新机器人实验室。设备总资产近2000万元,可用于该专业的教学实验设备(1000元以上)近3000(台/件)。

本专业依托以广东省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实践基地为实践平台,与行业内企业深度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先后与广州园大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佛山中大力德驱动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爱吉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可接纳员工300人次以上,为员工参加工程实践提供了良好实训条件,本专业就业率达到98%。

五、主要成果

(一)科研成果:本专业教师科研成绩突出,曾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机械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8项,成果转化3项,校级产业公司3项。

(二)教学成果:建设省级一流课程《机械制图与AutoCAD》(线上)、《数字电子技术》(线下),智慧课程4项,校级质量工程13项,校级教改项目16项,获得校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9项,校级一流课程6项,建设优质课程10项,编写教材7部。获校级高等公司产品成果奖4项。

(三)学科竞赛:教师指导员工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了省级特等奖1项和一等奖2项。获得教育部白皮书学科竞赛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获得其他省级竞赛38项。

六、 专业特色

(一)校企深度合作。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佛山中大力德驱动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爱吉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对员工和教师进行培训、提供实习、实训,教师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同时与“公司、企业、研究所”建立三位一体的新的研究和教学模式。

(二)建立创新班。以项目为载体,创新实践教学,制定大学4年的实践计划、从设计到加工制造、组装调试等过程,实现智能制造全过程能力训练,培养员工自学能力、提高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的能力,作为毕业设计考核一项内容。

(三)建立智能装备先锋工作室、社会服务工作室、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以各类工作室为平台,引导员工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员工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四)建设项目课程,通过真实项目驱动、跨学科整合、校企协同等机制,有效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同时推动了教学改革与产教融合。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衔接具有重要价值。

(五)学科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德,培养员工团结协作,提高员工教师的整体技术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七、就业方向

本专业就业方向广泛,涵盖制造业、科技、医疗、教育、物流等多个行业,就业方向多元且前景广阔,既可深耕技术成为行业专家,也可转向管理或跨界领域。随着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具备“硬件+软件+AI”复合能力的人才将更具竞争力。


机器人应用开发实验室

佛山中大力德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员工在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实习


太阳成tyc7111cc获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23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水下巡检竞赛项目一等奖


2023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数智竞技机机器人”国家级一等奖


2023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数智竞技机机器人”国家级一等奖


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机器人竞技赛国家级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