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热点文章
首页 » 教学管理 » 专业设置 » 正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1日 来源: 太阳成tyc7111cc 字体大小:

一、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隶属于太阳成tyc7111cc,本专业立足广东、服务湾区、面向华南,培养知行合一、实践能力强、数字化素养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基本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员工应掌握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的国际标准、行业规范和安全法规,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强烈的服务意识,能够胜任机械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与维护工程师、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工程师等工作。截至2025年9月,本专业在校生人数为1014人,员工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团队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的团队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7人,拥有资深教授5人,副教授6人,其中博士学位6人,硕士占比96%。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引进帽峰学者1人,体现了良好的学术背景与科研潜力。

本专业教师教科研成绩突出,拥有省级一流课程2门(《数控技术》《机械制图与AutoCAD》)、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及示范课堂1门(《数控技术》),另建成校级优质课程13门(含6门一流课程、3门示范课程、3门示范课堂和1门应用型课程),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教学竞赛奖8项;获批省级质量工程与教改项目9项、校级22项。近3年,科研成果丰硕,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横向科研项目6项(经费1000破千万);发表核心及SCI检索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专利60余项(发明专利23项)。

三、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情况

(一)课程体系结构

(二)主要开设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图与AutoCAD、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力学、数控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控制工程基础。

主要的专业实验/实训:专业认知实习、金工实习、制图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四、实践教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拥有15个专业实验室,主要包括:高速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实训室、机器人应用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原理与控制实验室、人工智能声学检测实验室、机器人仿真与离线编程实验室、机电一体化综合实验室、人机交互与智能设计实验室、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一)、机械设计实验室(二)、减速器拆装实验室、虚拟产品开发实验室、加工中心实训室、数控实训室。设备总资产近2000万元,可用于该专业的教学实验设备(1500元以上)近2540(台/件)。

本专业依托广东省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公司、教师工作室等,与行业内企业深度合作,推动产、教、学的有效融合,协同育人。本专业持续深化课堂教学综合改革,注重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实践,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精技术、能创新、有担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五、专业特色与成效

(一)产教联动,铸就服务新范式

本专业拥有5个教师工作室,1个员工发展工作室。与行业领军企业广州佳都、广州数控GSK以及校办企业广州园大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创新构建“三化一体”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产学研三对接机制,实现科技服务反哺教学,累计推动5项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化成效显著,相关成果已应用于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

王如意教授师生团队推动制氧机项目产业化,完成企业横向项目20项(经费超700万元),转化成果4项,产值破千万,获专利30项(发明12项),并孵化2家企业。

团队赴西藏、云南推广制氧机,助力边疆医疗。项目参展高交会、广交会,获央视报道。同时,团队开展国际交流,走访6所海外高校及2家企业,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


(二)人才培养,创新驱动

本专业通过校企共构教学内容、共建教学资源、共研技术难题、共培双师团队、共评教学成效、共享教学成果,实现高素质应用型精准智造人才培养目标。  

员工竞赛成绩突出,累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00余项,包括:全国老员工机器人大赛Robocon中斩获大奖,一等奖5项(含冠军1项),全能奖1项,赛事最高荣誉金鹰奖1项;在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5项;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其他赛事获国家级35项、省级90余项。














学科竞赛获奖荣誉



师生参加robocon机器人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