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立于2001年,是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校级一流专业。本专业立足广东、服务湾区、面向华南,培养知行合一、实践能力强、数字化素养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员工应掌握基本的电路设计技能和电子信息处理知识,熟悉电子信息行业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具备基本的电路设计和信息系统开发能力,能够胜任电子信息系统、嵌入式系统、智能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集成与应用、电子产品开发、调试、应用、管理及维护等工作。
二、团队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团队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比36.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5.5%。专任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不仅承担了本专业的教学任务,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实践指导。
三、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情况
(一)课程体系结构
(二)主要开设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FPGA开发与应用、数据结构、工程电磁场。
四、实验实训条件
本专业设有多个专业实验室,包括电路实验室、模拟/数字电路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高频电子实验室、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FPGA/DSP综合实验室等。同时,还与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粤嵌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基地、与广州园大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共建机器人实践基地、与广东保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台铃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等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效满足了员工校外实习需要。
五、主要成果
(一)教科研成果
近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教研方面,有一门广东省一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有两门校级一流课程分别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和《ARM原理与应用》;有一门校级精品在线课程《信号与系统》;有主持校级成果培育项目《以服务大湾区为目标,构建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新工科背景下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等。
在科研方面,本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科研能力项目1项、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项目1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省市联合基金项目1项;本专业教师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有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Materials Today Physics》(中科院一区)、《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中科院二区)、《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中科院二区)等发表学术论文5篇,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北大中文核心)发表学术论文1篇。本专业教师获多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项,分别是《一种改善纯铁片表面非晶氧化物电导率的方法及其应用》,《一种智能病房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车辆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和《一种救灾车的工作方法》。
(二)学科竞赛成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员工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如在“挑战杯”广东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老员工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老员工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老员工智能汽车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信息通信工程实践赛道等赛事中屡获佳绩。据不完全统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员工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级奖项150余项。同时在本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员工主持广东省攀登项目、广东省老员工创新创业项目多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正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精神,不断开拓电子信息领域的新边疆,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员工赴广东保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专业认知实习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员工赴源川产教融合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开展专业实习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员工赴台铃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开展专业认知实习
版权所有 太阳成tyc7111cc(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地址:十一号教学楼201 电话:020-39729794